官方文档:登录后,点击右上角用户图标,点击“帮助文档”。

设置共享卷的方法(RAC)

官方文档: 云平台系统管理员 > 虚拟机管理 > 修改虚拟机

第一台主机上

增加硬件 > 增加磁盘,选择“新建磁盘”

  • 磁盘名称和磁盘容量
    根据实际需要填写。
  • 存储策略
    选择"存储池类型为 SAN"的存储策略。
  • 目标存储池
    选择剩余量最大的存储池。
  • 总线类型
    选择"SCSI硬盘",因为我们要 SCSI_ID,默认都是高速硬盘(即VirtIO)。X86 包含高速硬盘、IDE硬盘、SCSI硬盘、SATA硬盘、USB硬盘;ARM包含高速硬盘、SCSI硬盘。
  • 缓存方式
    选择"none",默认为none。包含directsync、writethrough、writeback、none四种,详细解释见后文。
  • 存储格式
    选择"高速",包含智能和高速两种,智能对应的虚拟磁盘格式为qcow2,高速对应的虚拟磁盘格式为raw。
  • 置备类型
    出于性能考虑,我们选择(厚置备置零),支持精简置备、厚置备、厚置备延迟置零三种类型。详细解释见后文。
  • 是否共享

第二台主机上

增加硬件 > 增加磁盘,选择“现有磁盘”,磁盘名称浏览选择现有磁盘,其它选项跟上面一样。

关于缓存方式的详细说明

1.directsync:该模式是最保守的缓存模式,执行写入操作时不缓存,直接将数据写入到存储介质中。适用于数据丢失风险较高的场景,例如关键业务数据的写入;
2.writethrough:该模式在写入数据时同时将数据写入缓存和存储介质中,确保数据不会丢失。这种模式下,缓存中的数据始终与存储介质中的数据保持同步。适用于读取操作比写入操作更频繁的场景,如网站缓存;
3.writeback:该模式在写入数据时只写入缓存而不写入存储介质中,数据写速度更快。在写过程中,缓存控制器将缓存中的数据与存储介质中的数据进行异步同步,这意味着在写入缓存之后,如果系统崩溃或断电数据可能会丢失,但是由于写入速度非常快,因此适用于需要高速写入数据的场景,如日志记录;
4.none:该模式关闭缓存,所有操作都直接读写存储介质,数据写速度较慢,但能够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。适用于数据不需要缓存的场景,如只读数据库的查询操作;

IO读出:四种模式均读入缓存后即返回完成,在掉电情况下,即使IO读请求未完成,对数据也无影响。
IO写入:分两个过程,IO请求、数据落盘。directsync与另外三种在IO请求方面的差别主要是无缓存;directsync和wiritethrough在数据落盘过程一致,与另外两种不同。具体可参考下表及下图:
缓存模式

关于置备类型的详细说明

文件系统类型存储池(如nfs、共享文件系统、本地目录存储池)默认是精简置备。nfs和ceph存储池只支持精简置备。iSCSI块存储池只支持厚置备延迟置零。
1.精简置备:通过以灵活的按需方式分配存储空间,创建磁盘时存储会划分一个指定大小的置备空间给磁盘,但磁盘的分配空间没有从整个存储中真正划出来,磁盘文件在磁盘刚创建时可能为0KB,以后随着磁盘的使用空间越来越大,再给它划分更多的空间,最大空间小于等于指定大小.当存储已全部使用完,无法划分更多空间时,会产生存储空间爆满的情况。
2.厚置备延迟置零:当存储卷创建时,存储会划出等指定大小的空间给存储卷,但是其上二进制不做任何处理,当存储卷写入数据要用对应区块时才清除其上数据(置零),这种工作机制会对磁盘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。
3.厚置备置零:当存储卷创建时,存储会划出等指定大小的空间给存储卷,并即刻抹除其上所有数据,将所有二进制都写零(置零),存储卷性能好,但花费时间长。
IO悬挂超时时长:120,保持默认
是否共享卷:有是和否两个选项,默认为否。需要设置为(是)。

-- By 许望(RHCA、OCM、VCP)
最后修改:2025 年 07 月 02 日 03 : 11 PM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,请随意赞赏